(1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
1933年春,日军攻占热河,并向河北、察哈尔进犯。在党的影响和推动下,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同盟军总司令,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动员全国一切力量,一致武装抗日,收复失地。中共党组织从北平、天津、张家口及华北各地动员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学生到同盟军中工作,在各部队中建起党支部。
6月20日,同盟军兵分三路向北挺进,对侵犯察北的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蔚县、宣化等地的人民积极运粮、募捐、慰劳同盟军,多伦农民组织了5000多人的武装自卫力量,参加战斗。到7月12日,将日军全部逐出察哈尔省。后同盟军遭日军包围,冯玉祥辞职,方振武、吉鸿昌等部继续抗日,却遭到日军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而告失败。
(12)冀南农民暴动
1935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河北省委和直南特委决定领导直南农民进行武装暴动。第一次武装暴动因准备不足而“流产”。8月,在滏西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游击队不断袭击警察、保安团和恶霸地主,并分粮吃大户。1936年1月,游击队改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刘子厚任师长。游击队公开打出了“抗日讨蒋”的旗帜,震惊华北。在大批国民党军队反扑下,队伍遭到镇压和迫害,革命转入低潮。这次暴动为后来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3)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总部决定115师主力南下,留有该师政委聂荣臻率约3000人开始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开辟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月27日,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山西五台组建,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分兵四路向察南、雁北、冀西等地发展。10月21日,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县正式成立。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设四个军分区。11月下旬,晋察冀省委在四个军分区活动范围内分别组建四个特别区委。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在阜平成立,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至此,平汉、正太、同蒲、平绥铁路之间的晋察冀边区中心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4)平山团屡建战功
七七事变后,日军暴行引起民众极大愤恨,人民参军参战的要求极为迫切。1937年10月3日,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战地救亡工作团来到平山县洪子店,进行扩军工作。在中共冀西特委和平山县委的配合下,工作团深入基层,宣传发动群众。平山人民打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观念,纷纷送亲人参军,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场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组建1500多人的平山团,老红军陈宗尧任团长。11月7日,平山团开赴山西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
平山团官兵带着平山人民的重托,屡建奇功。得到了聂荣臻的嘉奖,赞誉其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不久,平山团随王震旅长调到陕北担任延安的卫戍任务,后又参加南泥湾垦荒,还参加中原突围,多次受到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5)冀中人民自卫军组建
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东北军第53军691团改编的一支抗日武装。1937年10月14日,在中共第53军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驻冀中地区的国民党东北军第53军691团,由团长吕正操率领在晋县小樵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参加抗日。不久与河北游击军会合,连续攻克安平、高阳等5座县城,收编部分民团武装,消灭部分汉奸土匪武装,部队得到扩大。1937年底赴晋察冀边区整训,1938年1月返回冀中,继续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日军,破坏交通。同年4月,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
(16)回民支队转战冀中
回民支队是抗战时期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一支回民武装。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党员萧秉钧、刘文正等在定县组织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回民马本斋在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并与马仲三组织的回民武装合编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6月,根据冀中军区指示,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和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编为冀中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9年7月,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部队发展到1000余人,马本斋任司令员。
这支部队转战冀中,在反“扫荡”中屡次消灭敌人,打出了军威,被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之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2月,回民支队奔赴延安保卫党中央。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回民支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17)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
1937年12月,八路军129师组成挺进支队到达冀南,先后与驻隆平的冀南抗日游击队、直南临时特委直接领导的冀南抗日联军会合。1938年1月,129师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开赴冀南。3月中旬,由宋任穷率领的骑兵团一部及独立支队到达冀南与东进纵队会合,确定了以南宫县为中心向周围发展创建根据地的方针。八路军协同地方党组织在冀南各地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改编各色武装,组织抗日群众团体。3月20日,在南宫县建立了中共冀鲁豫省委。同月,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统一协调冀南各抗日武装。8月14日建立了冀南行政公署。至此,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至沧石路,南越漳河、卫河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8)冀东抗日暴动
为贯彻落实洛川会议确定的开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1938年5月,中共冀热边特委与京东特委合并为冀热边特委,胡锡奎任书记,李运昌任军事部长,周文彬为委员,组织发动冀东抗日暴动,并成立冀东抗日联军秘密司令部,高志远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任副司令。6月,八路军宋时轮、邓华支队合并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策应暴动。7月6日,暴动首先在滦县港北村开始,然后迅速遍及21个县和唐山矿区,有20万人参加,并组成了10万人的抗日武装。四纵和暴动队伍很快先后攻克了平谷、蓟县、乐亭、卢龙、玉田、迁安、宝坻等县城,摧毁冀东所有乡镇伪政权,建立了11个抗日县政府。9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祝贺。由于日军大举“围剿”,暴动队伍撤往平西,在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下,只有千余人到达平西,另有千余人在李运昌的带领下返回冀东坚持抗战。这次暴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东的统治,为冀热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为中共中央驻晋察冀根据地的代表机构。1938年11月成立,归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书记彭真(彭真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期间由聂荣臻代理书记)。分局主要负责领导晋察冀边区党的组织和各项工作,机关设在平山县,领导晋察冀、冀中、冀热察三个区党委,并负责北平、天津、唐山等敌占大城市党的工作。1944年9月到10月,在分局领导下,建立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区党委。1945年8月,该分局撤销。
(20)120师挺进冀中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回师华北,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的“围攻”“扫荡”。1938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八路军120师主力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从晋西北的岚县出发,越过日军控制的同蒲、平汉两条铁路封锁线,挺进冀中地区,执行巩固冀中、帮助八路军第三纵队和扩大自己的任务。1939年1月,在河间县城与冀中军区领导机关胜利会合。此后,为统一指挥第120师和第三纵队的作战行动,成立冀中作战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委。120师来到冀中,对于打破日军的围攻,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来源:“河北党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