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党史百年百事(41-50)

(41)河北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在辽沈战役前夕,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发出《关于一切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指示》,号召党政军民大力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热河省共组织担架1.1万副,运输车辆5000余辆。在辽沈战役中,冀东区以“倾家荡产”的精神全力支援。全区建立健全各级战勤组织机构,先后动员了15万人、3万副担架、1万辆大车开赴前线支前。冀中区动员15万人、3万余副担架、1万辆大车支援辽沈战役。在平津战役中,河北军民在“一切为了前线”号召下,更是掀起支前热潮,各级党政机关都建立支前机构,北岳、冀中区在平津周围建立5个指挥部,协调组织支前工作。全省抢修铁路、公路3900余公里,筹集粮草7亿多公斤,猪肉、鸡蛋等慰问品难以计数。冀中区组织了4.4万人的破冰队,砸开了白洋淀和大清河上的冰,使粮草船可从水路直达前线。冀东区动员民工200万人次,组织了30万群众参加担架团,筹集军粮2.64亿斤,军鞋100万双。据察哈尔、冀东、冀中不完全统计,动员民兵、民工260余万人,担架2.3万余副,大车61万辆。河北人民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河北全境解放后,河北人民更是掀起支援全国解放的高潮。

(42)河北省委、省政府成立

河北全境解放后,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巩固的大后方。为了加强领导,全力支援解放战争及尽快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河北省建制,撤消冀中、冀东、冀南等区。7月12日,中共河北省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由林铁等12人组成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林铁任书记,马国瑞任副书记。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正式成立,杨秀峰、罗玉川分别担任正副主席。同时,河北省军区、省总工会、省妇联等筹委会也相继成立。新成立的河北省由冀中、冀东区全部,冀南、太行一部分,察哈尔省的平西、易水、建屏专区组成,面积14.2万平方公里。

(43)河北各级政权建立

1949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在第一次全会上,提出了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措施,确定在两三年内普遍举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省、市、县、村各级人民政府。省委省政府成立以后,迅速镇压反动派,肃清反动残余。同时,各级党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性民主建政运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也公开带领农民群众建立农会,组织基层政权。1950年2月,省政府要求在谷雨前后普遍召开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会议。在此基础上,1950年11月1日,河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省会保定召开。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新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到1953年底,全省7个市、100个县和18个市辖区均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政权制度自上而下迅速建立起来。河北省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省取得彻底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河北新解放区土改运动

新中国成立之前,河北有20%的农村尚未完成土改。1949年11月,根据华北局《关于新区土改的决定》,河北省委决定从1949年冬到1950年春基本完成全省的土改工作。并要求在土改中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其封建财产、征收旧式富农多余土地及其财产的封建部分、保护民族工商业等政策。按照省委指示,各专区认真培训干部。通县、保定、唐山地委共抽调培训干部4.6万人。同时省委派出900人的土改工作队对各专区进行土改工作指导。由于总结了老区土改工作经验,又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培训了土改骨干力量,使新区土改工作进展顺利。到1951年春,全省土改工作全部完成,新区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贫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阶级觉悟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45)河北人民支援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950年11月,河北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把抗美援朝作为政治任务广泛深入宣传。全省人民迅速掀起了参军参战、捐款捐物、积极生产的热潮,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同时,全省人民广泛订立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公约》,人民群众爱国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广大工人努力工作,产量成倍提高。广大农民努力生产,积极交纳爱国粮棉。全省数百万群众踊跃捐款,到11月底,全省捐款达到1800余万元,可购买150架战斗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大大提高了全省人民爱国热情、生产热情、政治觉悟。

(46)“三反”运动与刘青山、张子善事件

从1951年冬至1952年上半年,河北省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本着“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惩治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及“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进行认真清查。在运动中,揭露出震惊全国的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原天津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子善特大贪污案。刘张二人凭借职权,盗用飞机厂建设费、治河款、救灾粮款,克扣民工工资,骗取银行贷款等共达171.6亿元(旧币)。他们还勾结奸商、非法营利,以图个人享受、挥霍,影响极为恶劣。此案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河北省委作出开除二人党籍的决定。经华北局讨论并报请政务院批准将二人逮捕。经过充分调查,在获得确凿罪证基础上,1952年10月,经公审后二人被枪决。此案的处理推动了全省“三反”运动的开展。到1952年6月运动结束,共刑事处理1720人,开除党籍2191人。“三反”运动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对转变党风民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7)河北“五反”运动展开

由于“三反”运动中揭露出一些不法资本家行贿、偷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犯罪现象,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发出在大中城市向违法资本家开展大规模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斗争的指示。2月1日,河北省委发出《大张旗鼓地开展工商界五反运动的指示》,要求发动群众,揭发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运动首先在石、保、唐、秦4市展开,后扩展到10镇7县。据对4个市调查,有15%的工商户半违法和严重违法。经过普遍发动、限期交代、结合检举、重点清查几个阶段,到6月,全省“五反”运动基本结束。

(48)河北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河北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最早可追溯到1944年,当时饶阳五公村以耿长锁为首的四户农民成立了“土地合伙组”。之后,一些老解放区都发展了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到1952年底,全省各种互助组已达到64.9万个,占农户总数的49%。从1952年底到1954年,河北农业互助组逐步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实行土地入股,按股分红,统一经营,采取包工包产、合理分配的管理方式。这既解决了个体农民的生产困难,又保持了农民对土地牲畜的所有权,既调动了农民个体积极性,又利于发挥集体力量。1953年,全省办初级社3645个,到1954年底发展到了10.5万个。在这个过程中,河北出现了许多闻名全国的典型,如被毛泽东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的遵化西铺的“穷棒子社”,被毛泽东誉为“五亿农民方向”的安平南王庄3户贫农办的社等。1955年10月,根据中央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省掀起了办高级社的热潮,到1956年底,全省高级社达到24249个,入社农户98%,全省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49)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河北历史上是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省。据1949年底统计,全省有32.4万人从事各类手工业。但由于生产分散、设备简陋,资金不足,所以生产效率很低。从1949年开始,河北省开始试办手工业合作社,从贷款、供销、税收等各方面重点扶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951年8月,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召开,对试办的合作社进行整顿和扶持。到1952年底,全省手工业合作社达到288个。1953年,在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合作社进入稳定发展期。1954年1月,河北省委召开全省手工业工作会议,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和“集资入股,自备工具,分工合作,按劳分配”的方针,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到年底,全省合作社发展到2896个。1955年12月,全省手工业合作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召开,从组织上、思想上为实现全省手工业合作化打下基础,使1956年全省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达到高潮。至年底,全省手工业合作社达到4528个,社员占从业人数的87%。河北省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河北省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53年到1956年,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4年,河北省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代购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首先,国家对粮食、油料、棉花、猪肉、酒类等农产品、工业品中的商品部分和工业品货源基本掌握起来;第二步,国营商业在流通领域逐步代替私营批发,使零售商只能依赖国营和合作商业货源。从1954年起,按照先城市后集镇、先大中型企业后小型企业、先主要行业后一般行业的办法对一些规模较大、有关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进行了公私合营。合营后,国家加强领导、扩大投资,使生产迅速发展,利润不断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私营企业要求合营,形成合营的有利形势。1955年12月,省委成立对资改造领导小组,要求在两年内按行业、分期分批完成改造任务。1956年初,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高潮。3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确立起来。

(来源:“河北党史”公众号)